分卷阅读229
书迷正在阅读:病弱夫妻互演日常/继母她有两副面孔、灵异女主播、冠盖曜容华、重回七零:强扭的糙汉好甜、重生末世之白莲花女配、重生修仙之快穿之旅、重生后我有了美颜系统、穿成男主的反派jiejie、月薪十万了解下?、亲爱的小被被,你这次真的吓坏我了
的客人,遇到难事,经过查证,就可以根据情况,来咱们江家百货铺请求帮助。”“如果情况属实,就会用这笔钱,去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家。”说完后,也不管大家震惊的目光,笑眯眯的围着众人拱手作揖,“以后还请众乡邻多多支持,在下先在这里祝大家新春愉快了。”这笔钱,到现在,已经帮助过不少遇到困难的人家,谁也说不好,以后会遇到什么危难。在见到王柱子一家真的得到了百货铺的捐助后,京城的老百姓私下就渐渐的传开了。于是百货铺很快的就有了很大的群众基础,反正都是花钱买东西,江家百货铺的又便宜质量又好,人家店里的伙计,一个个的待人还十分热情。从来不会看人下菜碟,就算大家只是想去江家那大的出奇,物品摆放也十分有规律的铺子里闲逛,当是见见世面时,人家也不会多说一句。甚至还会为大家热情的介绍,让大家对百货铺的印象十分不错。关键是,要是买东西超过一百文,在结账时在他们的册子上登记一下,万一以后真有个什么困难,还能在这里得到帮助,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一举数得的良性循环。京中众人也不得不感叹:江家人太会做生意了。但是说谁人江家舍得下血本呢?从门口迎客的伙计,到里面给人引路的伙计,除了必须的礼仪。听说,每日还要统一抽时间跟着先生学习认字,每月还有考试。考试优秀的,就会成为小队长,月例会跟着上涨。这种管吃管住,还管读书识字发月例的败家子主家,在京中还真找不出来几个。当然京中也找不出,从店里迎客的,到厨房做饭的,都要求每日跟着读书识字的店铺了。因此,闲来无事,附近还有许多人家,慢慢的还会私下里找江家百货铺的伙计,帮大家伙儿写写书信之类的。为此,很多想靠着给人写家信维持生计的人,对江家的伙计很是看不惯,同时又十分想就江家的店铺里那些伙计当先生。当初拒绝给江家伙计当先生的人,现在可是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当初,听说江家给铺子伙计和厨房烧火的下人找先生,一众人虽然穷到衣服上已经打了三层补丁,依然很有骨气的拒绝了。当他们中有人下定决心要去时,他们还对那人十分不屑地冷嘲热讽,“真是丢了读书人的气节。”“劝李兄不可为了五斗米折腰”。李玉也是豁出去了,家里眼看着要断粮了,老娘媳妇儿把家里最好的都留给他吃,他每次看见自己闺女咬着一块硬邦邦的馒头,用清澈的眼睛看着他时,心里就不停地质问自己。他怀疑自己一直的坚持到底是对对错。直到那天,他看到江家百货铺招聘先生的信息,待遇一般,但是一天三顿管饱。当时李玉心里的唯一想法就是,自己考了这么多年,把家里拖垮不算,孩子连像样的饭菜也吃不上。这江家百货铺他是听过的,阵仗十分大,听说后面还有人撑腰,想来内里是不差一点银钱的,否则也不会大方到给家里的下人请先生。要是真的能像上面说的那样,一天三顿管饱,他至少可以省下一部分,拿回家里给孩子吃。于是,他也不在乎什么面子,直接上门自荐。经过管事的考核,李玉就在每日傍晚,吃过晚饭后,给换班的伙计们上起课来。因为与管事的交谈过,他知道这里的伙计,不需要学多高深的学问,首要的就是先认字。当时,他一脸自嘲的对管事说:“就是您要小生教大家高深学问,小生也是教不出的,不瞒您说,小生已经考了三次,次次落榜。”管事却是喝口茶,笑眯眯的说:“这有什么,我家的家主就经常说,世上没有庸才,只有没有放对地方的人才。”李玉当时只当是管事的安慰他。没想到,在第一个月后,管事笑眯眯的对他说:“李先生,在下看您这一个月,除了给伙计们上课时间,就在苦苦思索。”说着,拿出一个盒子,推到李玉面前,“这是我家主人少年时读书科举的笔记,咱们江家几乎人手一本,不管是不是要科举,家主说过,有空闲多读些书,总是好的。”李玉想拒绝,但是这些日子,他已经知道了这江家的家主,曾经十四岁就高中探花,想来必然有过人之处,他实在不忍心拒绝。管事依旧是笑眯眯的看着李玉每日里拿着江绯白印给定北书院里的学生的读书笔记,有时还会激动地与他探讨几句。当然,在这管事心里,他家家主,那真是没话说的。现在听到有人夸家主,那是毫不迟疑的就点头附和。第二个月,李玉就发现,管事的给他的月例银子是第一个月的两倍,而且,还有另外几本很珍贵的书。虽然他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把大儒批注过的如此珍贵的书籍,刊印成册,难道不应该好好珍藏起来吗?管事依旧笑眯眯的对他说:“这书认真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太精贵的东西,在咱们定北书院,基本上每个入学的孩子,书院都会下发给他们的,先生手里拿的,就是我家小子以前读书时用过的。”“后来书院里又有了其他的书籍,那小子就把这书仍在家里,在下看着十分不舍,就经常拿在身边看看。”李玉震惊于管事说的每一个字,但是他知道这管事没有骗他的理由,他在这里教书的两个月,渐渐地了解到。这里的下人伙计,竟然没有一人是卖身的奴籍,都是正正经经的良籍。甚至那些有读书底子的伙计,都是这管事从北疆那边带来的。他主要教的,还是这些在京城当地招来的伙计。“以后,先生要是不嫌弃,白日里可以带家里的孩子一起来这里,按照咱江家的规矩,管你们一日三餐,四季衣物。”“先生可以带着您家里孩子在空闲时一起学习,也算是两不耽搁。”李玉知道自己该拒绝,但想到家里的情况,拒绝的话就怎么也说不出口。于是,他一次次的接受,直到现在,李玉在江家的人脉举荐下,成了京兆府的书办。因此,那些当初劝告李